斜杠教练 副业的活力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编织了一张张无形的网络,让当代青年直呼要在内卷中躺平,无边界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社交焦虑让青年人无处顿足。健身房则迅速发展为青年群体在工作之余调节生活的第三空间,诸多互联网健身平台的涌现聚集了大量青年,其中高效、自带社交属性的团课,更是成为了青年一代的心头好。
【资料图】
团课是健身房一项大众健身运动课程,持续时间45-60分钟,内容涉及舞蹈、搏击、杠铃、瑜伽、核心训练等,需要由一名教练员带动学员(18人左右)共同完成,在此过程中,教练需要通过音乐、口令、肢体动作引导学员参与其中。伴随团课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斜杠教练开始走上团课的舞台。他们身份各异,白天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办公楼宇,晚上则是在舞台上肆意挥汗,发光发热的团课教练。据精练GymSquare发布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显示,健身教练中兼职教练约占15.7%,成为健身教练动机中“热爱健身”占比83.8%位列第一。
那么,是什么原因吸引广大青年衍生团课教练职业,成为斜杠青年?斜杠教练在职业化道路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克服的?在当前就业结构变革的大背景下,斜杠教练对于健身行业和个人成长的机遇和挑战在哪里?
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青年学者牛天在健身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斜杠团课教练,利用在地优势,她开启了对这个新职业群体的观察。
大部分斜杠教练曾经都是一名重度的团课爱好者。他们中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员、医生、老师等稳定工作的人群。虽然他们身份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标签——团课爱好者。
斜杠教练叶子(建筑师/bc教练)于2018年正式成为莱美BODYCOMBAT项目斜杠教练员,在此之前,她是拥有9年团课经验的老司机。大学时期,她就跑各种健身房上课,初识BC项目,她就觉得帅炸了。“我是发自内心喜欢这个项目,音乐和拳击动作的完美融合让我在进入的时刻能忘记所有的烦恼,特别爽的感觉,后来有教练说我打拳挺漂亮,鼓励我去考一个认证。”叶子经常被教练鼓励到台上去Shadow(辅助展示),这为她成为斜杠教练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图│斜杠教练们
Connie(教师/bj教练)作为学员接触莱美BODYJAM的初衷是为了健身减肥,高考肥一度让她失去了自信,而大重量有氧和精密化的训练又让她感到枯燥,难以上手,直到遇到BJ。“BJ让我不知不觉在难度不高的舞蹈动作中消耗了60分钟,很有成就感。我本身不是具有舞蹈天赋的人,但是BJ一点点建立了我的自信,让我开始挖掘到身体的表现力,这种建立自信的热爱是很坚挺的。”
同Connie和叶子一样,大部分斜杠教练的第一步都是对团课的热爱,抑或是团课折射到他们身上的正能量牵引他们持续深入。在这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去体验不同教练的课程,还不惜投入时间精力重复练习套路,熟悉音乐,研究动作技术,也会花心思备套路,和感兴趣的学员共同练习,他们逐渐挖掘出成为教练的潜力。斜杠教练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主职与团课领域不相关,兴趣爱好是成为斜杠教练的底色,饱含了个人热情和价值意义。他们的主职往往是多年专业积累,抑或是按部就班的社会期待的角色,而热爱成为斜杠教练入行的最初动机,他们将在团课点滴中的努力视为探索新职业领域、挖掘个人潜力的过程,在进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踏入了新的职业领域。
以兴趣为马,虽然斜杠教练大多为“半路出家”,但他们普遍具有2年及以上的学员经验,继而不断努力成长为团课教练。成为团课教练员须取得该项目的从业资格认证,团课认证对于人员的学历和专业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最终能够达到认证资格均可通过,这也是该职业涌入大量斜杠教练的原因。
各健身平台的团课项目既有国际认证项目,也包含自主研发项目,成为一名团课教练需要通过项目认证。认证过程包括课程培训、培训师评判、面试考核、认证上岗等过程。国际通用项目如莱美课程体系还需要上传教学视频,由官方培训师评审后颁发认证资格。由于课程的培训是教练选取要认证项目的小节去考核,且大部分认证者也普遍具有项目学员的经验,只要多加练习,都可以取得认证资格。爱好者从台下到台上的转变,补充了新型健身平台的教练缺口,也是其拓展更多职业化人才的机会。
互联网式新型健身房采取平台模式的管理,将线上约课和线下服务相结合,能够提供全天候的健身服务,团课作为吸引学员的主要业务线,这就意味着平台对团课教练需求是较大的。各平台除了培训师级别的教练员,其他人员都属于灵活雇佣制的合同工,平台上的教练员的流动较大,仅全职教练无法满足平台的需求,因此需要大量的斜杠教练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充,这对于健身房来说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此外,斜杠教练群体往往有更高的学历水平,加上来自其他行业的思维和从业经历,使他们呈现出健身专业以外的魅力和优势。比如师范专业出身的赵老师(高校教师/LS教练)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舒服的笑容和循序渐进的教授方式让学员感到轻松舒适,她能够把复杂的动作用通俗易懂的话术传递给学员,让他们快速掌握动作。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斜杠教练是平台的人气教练,学员会因为斜杠教练较强的个人特质去追课,他们认为教练的个人气质和营造的精神氛围也是喜欢参加团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热情和兴趣引领斜杠教练入行,但是“成为教练”和“专业教练”之间还需要斜杠教练付出更多的努力。当进入职业框架内,他们与专业教练群体存在着时间、体能、教授技巧等方面的差距,为了维持斜杠教练身份,他们开启了“非职业但专业化”的职业晋级之路。
平台式健身房的拥有高密度的排课体系,时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九点均有排课。为了节省教练上课和排课的成本,平台倾向于在一个时间段连续排一位教练的课程,这就需要一个教练至少可以承担2-3个项目,不论是从体力、精力还是时间对于斜杠教练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斜杠教练大部分仅有一个项目,每周排3-5节课已是极限。路北(编剧/bc教练)表示:“对于我来说,一周3节课是极限了,体力和精力都跟不上,我是编剧,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沉浸式创作,夹缝时间备课已经很紧张了。”
当斜杠教练被裹挟在“职业”中时,他们切实感受到自身的局限性和差异性,比如充沛的体力、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课程准备等。一节高质量的团课不仅要求教练近乎完美的动作展示,还需要他们具备循序渐进的教授技巧,让学员渐入佳境,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释放。相比全职教练,斜杠教练备课和练习都需要在主职之外的碎片化时间,甚至会挤占休息时间。叶子(建筑师/bc教练)会抽出午休时间和通勤的路上备套路,甚至会在下班之后到健身房训练到深夜。部分斜杠教练切身感受到的专业差距和入不敷出的时间精力消解着热情和教练职业身份的认同,并开始产生自我否定情绪,他们尝试在差距中寻找差异,实现差异竞争。
比如,路北开始调整课程节奏,出身编剧的他很会掌控课程小节的节奏,他会在课程之前想好每一个小节的安排,保证训练效果的同时,也尽可能让大家都能够尽兴。除此之外,他会在课程进行中注意会员们的状态和动作,必要的时候就放慢节奏多进行一些讲解,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口令进行引导。
程序员出身的娟娟(程序员/瑜伽)逻辑思维较强,注重动作原理,她不仅告诉学员动作如何执行,还会告诉动作执行的逻辑和错误动作带来的运动伤害。除了利用自身优势注入课程教授,部分斜杠教练挖掘可资利用的内容,以自我为中心提升综合能力。做科研工作的Connie研究领域是平台职业,他利用上课之余访谈平台教练数百位,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经验材料;处于职业转型的青姑娘打算做运动相关的新媒体运营,她开始留心课程以外的经营:“想要更长远的发展,不能只局限在团课,如何吸引学员持续约你的课,维持个人平台或许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的,我现在有意识地去经营维系学员,不再觉得是压力了,因为这个平台等于是免费培训你的学校,何况还赚钱。”
斜杠教练在意识到专业差距的不可逆转客观限制后,开始利用优势差异弥补专业差距。他们尝试发挥斜杠身份的红利凸显个人魅力,迁移主职中可以复利的思维和技能赋能团课教授,将专业性差异性转化为独特性的优势差异。
随着深度卷入,斜杠教练的热情逐渐被专业化的职业规制消解。健身平台“差序格局”的薪酬制度以游戏化的激励措施让斜杠教练切实感受到投入-产出的差距。
作为一名医学在读博士,平日繁重的课业和临床工作占据了Mozi(牙医/蹦床)大量的时间,Mozi每周的排课量只能维持在2-3节,低于平台要求,这也使她的课程从精品付费降为普通。星级晋升制造了“努力就有回报”的幻想,加剧了职业裹挟程度,金钱和奖励机制刺激了额外的努力,差别化的星级设置和晋级制度让斜杠教练在不知不觉之间开始计算投入产出比,这与斜杠青年最初在副职中的愿景——不以赚钱为目的兴趣驱动产生了偏差。
米菲(银行职员/蹦床)起初一点都不在乎晋升和课时费,但随着投入越来越多,每上一节课的时间成本,课前准备工作等让她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她认为入不敷出的成本应该理应得到更高的报酬。意识到这些问题后,还想要继续维持斜杠职业的青年试图消解挫败感,利用健身平台机制为自我赋能,并在教练经历挖掘自我成长的价值点。
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一些健身房会聘请行业培训师加盟,且定期对该平台所有教练组织内训,内训内容不仅包括当季课程动作的专业辅导,也有形象管理、教授技能的提高。斜杠教练和专业教练一样拥有免费参加的机会。为了保障全员都能参与,平台在工作日和双休日都有安排内训,斜杠教练在内训上的参与度和热情度较为高涨,源自自发性的主动学习。
内训师梦梦认为,内训之所以不限制教练身份,是想让项目能够在更广泛人群中扩大影响力。此外,乐刻健身平台每年会举办“大比武”选拔优秀教练员,优胜者可能获得晋升,也可能成为平台内训师候选人。对于斜杠教练来说,晋级并非唯一目的,而是希望能够在行业内获得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更为重要。阿紫(互联网产品经理/bj)参加了2021年度的大比武,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她利用业余间隙筹备比赛:“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能够给我们一个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把我们无差别地和专业教练放在一起没什么不好,就因为是斜杠教练,所以也没有晋升压力,反而用学习的心态去参赛,能够从其他人身上学到很多。”
无论是内训制度还是大比武,健身平台尝试制造某些富有意义的集体符号,构建一种共享的内聚组织文化。斜杠教练也积极融入这种制度,内化角色,增加职业的意义感。怀揣对项目的热爱产生的内聚力、以及平台制造的富有意义的集体符号,推动斜杠教练不断精进职业技能,呈现“非职业但专业化”的职业角色。
斜杠教练的涌入极大补充了平台健身的人才供应链条,也打破了对健身教练“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刻板印象,似乎可以成为健身教练职业标准化的一大突破口,以至于更多的健身平台,正在从爱好者中,挖掘培养教练人才,这也为单一工作的青年人在忙碌的主职和被塞满的个人生活之外找到了以兴趣爱好为突破口的第二职业,其本质在于个人价值和工作意义的融合表达。
斜杠教练并非迫不得已的生存选择,而是指向自我赋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单一、固定职业的年轻人戏称自己为打工人,每天工作像是被榨汁,映射出自主性的缺乏和自我意义的衰减。这道出了大部分年轻人职业的困境: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附和社会期待,抑制个人情感,成为受外部引导的“机构人”。健身房的团课让青年以运动方式入场,以兴趣为底色的青年逐渐感受到团课的魅力,而入门门槛低、灵活契约的平台雇佣制度让他们逐渐发展为斜杠教练,这种并非为稻粱谋的斜杠职业,让青年人拥有设计自己职业的机会,从中找到个体意义与工作价值的结合点。
但是,斜杠教练的兼职化现象不只是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对个人来说,如何平衡主业与副业,关系到斜杠职业的持续发展。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职业规制导致他们超出阈值的工作量,身体疲惫和被挤压的时间逐渐替代了陶冶身心和自我价值的探索,兴趣缘发的副职充满了“甘愿”的泡沫,形成了自愿做某些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使他们又再次陷入了不和谐的工作关系和新一轮的压力中。
因此,有部分斜杠教练难以为继,退出了斜杠教练职业;还有部分斜杠教练在保证基本课时量的基础上,逃离系统裹挟,正视副职心态,将其作为主职和生活的补充,将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社交圈的拓展等技能、态度和情感积极溢出到主职和个人发展中,以提升能力,实现自我。
对健身房来说,随着斜杠教练规模的增长,整体授课质量某种程度受到影响。斜杠教练更多出于爱好,热情先于专业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斜杠教练并非科班出身,且不同于全职团课教练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和教学,他们常常会存在动作展示的专业度不足等问题。
此外,互联网平台式健身房依托灵活的契约,斜杠教练没有签订任何契约保障,越来越多的团课爱好者成为斜杠教练以热爱为开端,但持续性较差。调研中,当问到是否有考虑成为全职团课教练时,访谈者几乎都表示目前只会做兼职。一方面做全职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在有稳定主业的前提下,对教练青春饭、低门槛、持续性的刻板影响多少会引发顾虑。这也折射出健身行业的问题,如何合理分配专业和斜杠教练的比例,以及在当下教练资源短缺的情势下,是否需要分类视之,建立合理有利于斜杠教练的选拔、成长机制,正确引导和对待斜杠教练,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归属感,从而留住斜杠教练,成为平台健身房强有力的后备军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