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投行百万年薪,教人做菜1年净亏1个亿,“美食社区”难逃魔咒?
近期,主打速食、快速烹饪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美食生活品牌日日煮(DayDayCook)在美国正式递交了F1文件,准备冲击纽交所上市。
不同于一般企业有了产品后再拓展销售渠道的标准创业路径,反向操作的日日煮,以分享美食获得的粉丝流量为契机,从一家制作美食视频的“小作坊”,华丽蜕变成一家拥有多个品牌的集团企业。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的“美食自媒体”,成立于2012年的日日煮享受到了时代的馈赠,在投行女创始人的掌舵下,每一步都稳稳地“踩在风口上”,持续玩转新概念。
然而,风光过后,创业之路最终殊途同归,日日煮依然要面对“古老”难题。
放弃百万年薪,投行女转行美食博主
朱嘉盈的创业,始于热爱做饭。
2012年,爱投资、爱做饭的朱嘉盈在闲暇之余,将自己制作的第一条烹饪短视频上传至未婚夫送给她的一个食谱分享网站——日日煮。
这个祖籍潮州、香港出生、幼年跟父母移民美国的女孩,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起点。在华盛顿大学毕业后,24岁的朱嘉盈回到香港,在汇丰银行投资分析部担任主管。
看似风光无限的工作,却也有常人无法体会的难处,承受巨大压力的朱嘉盈,将烹饪作为自己的解压方式,每周末都会抽出一天时间研究食谱、买菜拍摄视频,并在网上分享自己制作美食的过程。
就是这样一个无心之举,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时,互联网尚未兴起“自媒体”热潮,在那条荒芜的赛道上,朱嘉盈的视频犹如荒漠里的绿洲让网友们眼前一亮,收获众多“一键三连”,同时为日日煮平台带来第一波流量和粉丝。
随着一条条制作精良的美食短视频迅速传播,短短几个月日日煮就收获了几万粉丝。
有着“投行”经验的朱嘉盈,面对爆发的流量,灵敏地嗅到了里面带来的商机,于是大胆地放弃了当时年薪百万的金融工作,尝试开始做职业的美食博主。
最初,生在香港、长在美国的她,先是将分享渠道拓展到Facebook、YouTube等国外视频平台,自制3-5分钟的美食短视频,通常是介绍一道菜式,教大家烹饪,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并通过接品牌广告进行变现。
内容制作、粉丝沉淀到实现营收,第一次创业的朱嘉盈顺利地品尝到胜利的果实,也信心满满地计划打开更大的市场。
2015年,朱嘉盈在上海注册了“上海嘉龙日日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启进军内地的征程。
当时国内互联网逐渐迎来短视频风口,多个视频平台成为流量聚集地。赶上好时机的日日煮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快手等国内头部视频平台上持续更新内容,拥有了众多粉丝。
“拥有巨大的流量后,如何能将流量更快捷高效地变成实打实的现金?”
这个问题一直在朱嘉盈脑中徘徊,在网络直播崛起后,她找到了流量变现的新策略,即从美食内容平台到以内容驱动DTC的消费品公司转型。
打造账号矩阵、孵化内容、打造美食产品……在RTE(速食)和RTC(快速烹饪)两大领域,日日煮曾推出“自热火锅系列”“名厨功夫菜”“植物肉自热捞饭”等多系列产品,累计开发SKU(产品品类)超100种。
电商之外,日日煮也试图探索线下渠道。
2017年起,日日煮先后在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搭建线下美食生活体验馆,并推出多款产品,包括自热火锅、植物肉、预制菜等系列。
目前,日日煮旗下已经拥有日日煮、渔家翁、猛味、Nona Lim等品牌,并且在官网、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亚马逊、Yami等线上渠道以及7-11、罗森、家乐福、盒马等线下渠道进行售卖。
三年如一日,日日想上市
每个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远大目标,但当回归现实,尝试踏上的每一步台阶都需要不菲的资金铺垫。
日日煮在快速发展中,“烧钱“的速度也十分之快。
2017年,日日煮在上海、广州等地的一线购物中心开起了线下美食生活体验馆,希望通过O2O模式打通线上内容和线下交易,但门店入不敷出,时至今日均已“关门大吉”。
2019年,日日煮开始重仓自有品牌,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入预制菜领域,如今从数据来看是光有营收没有利润。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2年,日日煮的收入从2.05亿元降至1.8亿元,尽管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这两年的净亏损仍高达4.59亿元和1.22亿元。
长期以来的巨额亏损和造血能力的缺失,导致即使靠着投行背景的朱嘉盈得到八轮、总额超4亿元资金的融资,日日煮的现金流状况仍十分紧张。
2020年-2022年,日日煮运营活动流出的净现金流分别为4875.38万元、9142.53万元和3708.31万元。截至2022年末,日日煮的现金储备9271.23万元,短期负债1.66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高达146.59%。
资金链不够稳固,日日煮也在不断谋求上市融资的可能。
早在2020年,日日煮就传出了要在港股上市的消息。
接着在2021年8月,日日煮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Ace Global Business Acquisition Limited签署协议,拟进行合并后在纳斯达克上市。
2022年10月,日日煮放弃这一计划转而以IPO的形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DRS文件。今年6月,日日煮正式递交了F1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
能否成功上市尚待时间验证,但靠流量起家、运营11年的日日煮,在变现能力上并不亮眼,确实已成为资本眼中一个不争的事实。
不同的入口,相同的内卷
日日煮的崛起,是自媒体创业的典型代表,一度被称为“港版李子柒”。
从“内容平台”转向“消费品牌”,握住机遇的朱嘉盈抓住了时代的潮流,凭借自身的优势,拓展出新的创业路径。
但褪去最初的时代红利,撒出去数以亿计的资金后,日日煮却并未及时建立起足够强大的销售壁垒,赢得消费者忠诚的品牌认同。
相对于李子柒、日食记等头部KOL已突破2000万的微博粉丝数量,日日煮拥有的490万粉丝显得底气不足。
从线上销量更直观的数据对比,日日煮天猫旗舰店销量最高的产品海鲜捞饭月销量为61时,李子柒天猫旗舰店的螺蛳粉月销量已达2万+。
在KOL竞争力上表现平平,日日煮想要在强敌环绕的预制菜领域中突围更是不容易。
前有如安井、正大等拥有强大供应链和食品研发能力的老牌玩家,后有一些品牌影响力大的餐饮品牌如海底捞、西贝、广州酒家等的纷纷入局。
京东618期间榜单数据显示,京东超市预制菜品类虽同比增长超100%,但其中老字号表现更亮眼,全聚德、松鹤楼、丰泽园、知味观、杏花楼、广州酒家等均是同比超3位数增长。
“中国的食品和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在每条业务线上都与不同的竞争对手竞争。”日日煮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提到。
竞争是商业永恒的旋律。
当通过自媒体成功打开进入食品消费赛道的入口,进阶的日日煮面对的不仅仅是美食消费者,还有由不同入口进入的新老玩家,以及他们发出的十足“火力”。
关键词: